联合国安理会近日上演激烈交锋。与此同时,特朗普政府一边威胁对中俄贸易加征100%关税金领速配,一边却与俄保持能源合作,背后暗藏更大算计。
耿爽安理会怒怼美国:赤裸裸的双标
日前,安理会应俄罗斯要求召开会议,讨论西方军援乌克兰问题。然而,美国代表突然指责中国,声称中国出口的物资,被用于军事用途。
耿爽当场反驳: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“制造者”,更不是“任何一方的军火商。”美国2024年向乌克兰输送了695亿美元的军事装备,却从未公布武器流向细节;而且2024年美俄贸易额仍达37亿美元,美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价值30亿美元的核燃料和化肥。他质问:“美国自己都在买俄罗斯物资,凭什么要求中国切断贸易?”这一问,让美方代表哑口无言。
特朗普的“最后通牒”与稀土争夺战
就在安理会交锋的同一天金领速配,特朗普再次缩短对俄“最后通牒”期限,要求俄罗斯在8月8日前停火,否则实施二级关税,主要针对中国和印度。
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并非单纯施压俄罗斯。美国《外交政策》杂志分析,特朗普政府一直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,而俄罗斯是全球稀土储备大国。普京此前明确表示要扩大稀土出口,这恰恰是特朗普急需的资源。
此前,特朗普曾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合作协议,试图获取乌东地区的稀土资源。但乌克兰大部分矿产已被俄军控制,剩余资源开发难度极大。这使得特朗普不得不保持与俄罗斯的“有限合作”,即便表面上对俄放狠话。
核潜艇威慑背后的政治算计
8月1日,特朗普突然宣布派遣两艘核潜艇逼近俄罗斯海域,回应俄方“核威胁言论”。这是他就任以来首次对俄采取直接军事威慑,但分析认为,这更多是“表演式施压”。
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指出,核潜艇部署细节模糊,可能是心理战而非真实行动。特朗普的真正目标仍是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,同时向国内展示“强硬形象”。
但这一策略风险极高。若8月8日俄方拒绝妥协,特朗普是否真敢对中国加征100%关税?此前他对巴西的关税威胁最终被团队调整为10%,显示其决策层并不愿全面贸易战。若对华关税重回三位数,美国企业将首当其冲,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再次陷入僵局。
结语
耿爽在安理会的反击,不仅揭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,也点破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实算盘——既要打压中俄合作,又想独占对俄贸易利益。核潜艇威慑和关税威胁,本质上都是谈判筹码。但这场博弈中,真正受伤的可能是全球经济。未来6天,特朗普的选择将决定局势走向,而中国显然不会任人摆布。
参考资料:
1.《中方驳斥美国代表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》新华网
2.《中方驳斥美方:完全不可接受!》澎湃新闻
3.《特朗普:将两艘核潜艇部署至俄附近金领速配,进一步加剧了美俄之间的紧张关系》中网资讯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