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经常说全世界那么多奥运场馆你就记住了鸟巢,你还记得其他吗?为什么能够记住?因为它这个形态已经突破了我们固有的形态,它为什么叫鸟巢?这看似是对于大自然物象最原始的一种再现,但这个再现是纯粹原始的吗?其实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一种呈现形态,而这种呈现是不是大自然的最原始、最本真的一种状态?我们看三星堆,为什么都觉得它有神性,我们能感受到它有天地相接、天地相通的意境,比如通天神树,还有那一个手里握了一个东西青铜像,这些都是古人对大自然天地人关系的一种灵光闪现,这才是我们要真正传承的东西。那么在金文里面也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这种东西,所以说进入古文字系统,进入对甲骨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。
况且我在这里给大家传递要求,我以我几十年书法学习的经验,书法就是线条,很多人说是点画,我就觉得那种否认点画是线条的一种形态的人,他肯定有问题。它可以是点画,但是更是线条,你要知道真正到了汉以后文字系统才开始有点画的,甲骨文里面有点画吗?金文里面哪有点画,给天地之接的时候没有,我们只要赋予它点画,你就把它固化了。我们要活化,而不要固化,要赋予它生命而不要把它的灵性给磨灭。所以说超越点画来认知书法,肯定比那种简单的把自己固化在点画上面的认知,我觉得要科学得多。所以说你们一写字就是写的点画,你肯定画画用不上啊,你画画的哪一笔是点画呢?哪一笔是撇哪一笔是捺呢?你超越了点画,所有的线条的摩擦,这个一下就进入了你运用的体系,你把自己世界要变大,而不是缩小,把这围墙要去掉,而不是竖起来。我既有我的出发点,还要拓宽它的辐射面,这才是做学术一个健康的状态。
那么金文里面这个古文是唯一的能够提升线的品质的系统。很多人说篆书那个线条技术太简单了尊鼎配资,实际上敢说这个话的人,不管他是谁,我都可以说他是无知。你说零这个数字里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,你说空就是什么都没有吗?你说这不是无知还是什么呢,你看到简单的只有一个单一的线,你就觉得它是简单的,你就完蛋了。空是万有,零是所有数字之源,要这样认识你才有一个健康的学术状态,你才真正认知到了篆书体系在提升线的品质这个系统上的价值。我们进入这个体系有两个功用,第一,是得天地万象,就是人类跟大自然碰撞反应的这一线灵光;第二,这个技术体系就是提升线的品质、丰富线的品质和纯粹线的品质的不二法门,这就是中国书法传统的核心板块。
我们再进入隶书。汉代是整个中华民族核心文化的一个点,可以说你不知汉,就不知道中华民族的核心,雄浑、博大,汉承秦制,秦汉一体,在这里面文字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,就是隶变,由象形变为符号,就由古文字走向今文字这个系统,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隶书的最初发源是从战国开始的,文字学在这个时候是一个复线系统,官方的文字是篆书的系统,然后民间的书写是古隶,就是没有蚕头燕尾的隶书,易圆为方,方的速度比圆的速度要快得多,因为它的势是开放的,它的构形系统为什么要走向今文字系统,实际上当我们要进入象形系统的时候,这个形——万物之象对我们的规定性很强的,当你再进入符号化以后,二次抽象以后实际上这个速度就快了,就是我不象形,就是所有的水都是三点水,所有的火都是四点,一下就解决了,它形就不重要了。
最后人类为什么又引申出了草,还是想使用便捷,你写100个草书跟写100个楷书,你觉得跟写100个隶书谁快啊,写100个简化字跟写100个繁体字哪个快?现在是键盘输入它无所谓了,但是你要知道当初我们没有电脑的时候,靠手写的时候办公效率哪个高,很多人觉得,简化汉字是个破坏,你稍微知道这个是以简寓繁,就是为了讲究效率,人类社会是要讲究效率的。但是我们回到艺术上来说,我们写繁体字这个时候是不讲效率,是讲人文内涵,简化肯定要丧失一部分人文的内涵的东西,那么我做化学的做数学的,我要那么多文字的内涵干嘛呢,它就是个符号。我讲数学的话画两撇就是个人,但是美术你敢那样画吗?就是这个道理。我们要知道你是做啥来的,怎么来对待它选择你的态度。所以说汉代的文字就开始进入了开放性系统,字与字之间有关联了,有顾盼了,字与字之间有联动了,有聚散了,整个汉代的文字就是中国方块字的基本形态。为什么我们不说它是秦字呢?不说它是甲骨字呢?而要说是方块字汉字,就是这个形态是从汉代确定下来,从隶书确定下来,所以说当文字在隶书成为汉代的官方文字以后,这个形态就高度的成熟和完整,隶书这个开放的系统跟雄浑博大的这种文化气质,就是我们对汉碑学习最重要的传统的点,而不是我终于写会了这个勾,我终于写会了这个撇。
我们再进入魏晋这个系统这个板块,晋代的成就不在楷书,你说那王羲之的楷书写得怎么样,你真正把王羲之的楷书跟北魏那个丰富的系统相比很苍白很简单。他尽管有一种气质,但是在技法的这个层面是没法跟北魏的这一块比的。也就是说当隶书进入楷书的时候,这一个板块的精华是在北魏,技术的精华、精神的精华都在这一块。那么魏晋时期的核心还有一个板块,就是王羲之父子的这一块行草书的技术,行草书的技术进入了书写以后,它就把单一的点画变成了可以流动的一个符号形态,这个符号形态可直接跟人的内心相契合。因为只有行草书的这个技术形态完善以后,才真正把文字书写的叙述性发挥了到了一个极致。人写汉字为记事,记下来是让别人读的,我记下来就是为了让你读,就是叙述。把嘴巴里的语言的每一个字,固化成了一个个汉字,把每一个字的连贯,我所说这句话每一个字写下来你就读懂了我的意思。人的表达这个潜意识,它应该是流动的有节奏的,所以说笔墨能够对应人的情感,就是从行草书技术的成熟开始了,有了这一个他所有的点画就有断连、轻重、缓疾、宽窄,就像音乐般的这种记录和对应人的情感、情绪,这一块技术才是我们要进入的核心点。为什么王羲之是书圣?就是他完成了人和艺、艺和人的高度融会,任何人都代替不了,只不过你表达的形式有所变化而已。为什么说二王并称呢,就是王羲之的系统是往今走,新法,反转跳跃尊鼎配资,王献之的技术是往古走,是篆籀之法进入行草体系。你看,这个多伟大,就他们俩把这整个系统跟人的情感表达贯通起来,就是你看见笔墨就看见了人的存在、人的精神高度,笔墨的高度就是人的精神高度,笔墨所传承的就是人的内心最生动的那个东西,艺术在这一点上才实现了它真正的核心价值。
那么楷书系统的伟大在哪里?它赋予了每一个流动过程中的线的形态一个独立的内涵和内容,点画撇就是撇,捺就是捺,这个时候你要知道没有行草书的势的固化,就没有楷书的点画,所有的点画都是行草书势的固化。所以说楷书的点画是不能变移的,隶书的点画是可以置换的,在篆书里边很多字从背面看正面看都是一个字。在楷书里面左右都不能动,第一第二第三横都不能动,这就是势的规定。这个势的静态化、固化就成了楷书,楷书反过来又赋予了这个线条里边更丰富的空间意识,和它的个性化特征,所以唐代孙过庭就说楷和草、草和楷正好是相反的,一个是点画为形质,使转为情性,一个是使转为形质,点画为情性,它们两个一下就是不同的形态,一个是靠动来实现它的存在,一个是靠静来实现它的存在。所以说进入了五体书的学习,才真正的进入了这个传统的体系、全部的体系,这我们说的传统就是这个,不是说你今天写像了米芾就是学到了传统,今天学到了八大山人,学到了弘一,学到了乙瑛碑就继承了传统,那不是笑话嘛。你有一条牛尾巴就说我家里有头牛,你买了一只猪蹄就说我买了一头猪,你不是叫别人都觉得笑话。局部不是整体,但是整体肯定是最后要在局部上来体现。你写楷书就不可能写行草,你写行草就不可能写楷书,你写草书就不可能写隶书。但是隶书里边可以有草意,我们现在写篆书是包含了对二王的技术体系的回复性运用,就是我暗含这个技术,那么我就不是古人的那个态,古人那个时候还没有。我们的社会进步是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实现的,社会的艺术的跨越也是随着整个人类整体的科技进步、文化进步而实现的。我们现在看到的书法是书法,但不是古人眼里的书法,我们感知到的书法也是我们当代人感知到的书法形态,坐过飞机的人看天地,跟没有坐过飞机的人看天地不一样吧,坐过高铁的人跟走路的人来理解这个世界,会是一样的吗?肯定不一样。用我们的生命去解读我们既有的传统,去呈现传统学术里面重要的学术元素和学术的价值点,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。在此基础上做的生发和创造,一定会凝结为我们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真正的财富和新的传统。
(文/洪厚甜,来源:净堂艺谭)
书法家简介
洪厚甜丨对中国书法传承中传统的思考(四)
洪厚甜,1963年出生于四川什邡,号净堂。职业书法家。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,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;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党支部书记、副所长,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,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,中国文促会书法篆刻院艺委会委员,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
配查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